有电话来询问,一个调查污排水网的项目,你做吗?我毫不犹豫--做!单位,一天的开支,一个月的支出流水般不会间断,我知道自已的家底能维持多久。一天没有收入,心就发慌。我喜欢做有难度的事,就是所谓有技术含量的,这样能取得更高的收入,又有成就感。但业务淡季,为了生存,也会退而求其次,简单的苦力活也必须做。更何况这类项目未必完全是简单的苦力活,至少我没有经历过,甚至没有见过,有挑战的刺激就不算简单。工作程序和组织都要现场摸索,心里没有底。先接下来,心里想着四个字“见招拆招”。一切看着办,边学边做,总会有办法的,我们以前的项目不都是这样做过来的吗?
项目承接下来了,人手紧缺却成了头号问题。解决办法首先是自已单位的人全上,不分学历、职务、专业、甚至男女;再是找人,可找哪一类人更是问题。因为有另一个项目同时开展,自已人员全上也远不够用。我打电话求人帮忙。问我要什么人,其实是问要什么专业的,地质?水文?或体质好的工人?但这个项目要的是那一类人呢?我真说不清,不知属于什么专业。我说帮找几个拉井盖的人,得到的回答是,拉井盖的事找民工去。我竟一时无语。民工与工程师有绝对的区别吗?会学习的民工会成为工程师,不会学习的工程师会成为民工。拉井盖的活是民工干的,但确定拉哪一个井盖是工程师干的,能区分开来吗?我心里很明白,我要找的是那种淡化专业,遇事锲而不舍地想办法解决,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真正的“工程师”,与他的身份是民工还是工程师无关。这样一来,人凑齐了,找来一堆工程师。
有一天谈到住宿时,那人说:“我们住酒店?”似乎我们这些拉井盖的应去住工棚。是的,我们的工作是调查排污水管,要经常把头探到污水沟下面捣鼓,一身污泥的。站在酒店门口,就是那种“衣冠不整,请勿入内”的人。
设计院给我们交待了工作内容:任务和技术要求,并带我们去到各村的街巷走访,了解到了大致情况,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就从这开始了。工作区面积很大,我们分组分地块行动,每组二到三个人。拿着事先打印好的地形图和工具,循着每一个水沟调查,工具是一米多长的钢杵、铁钩,卷尺等。路人迷惑地打量我们的行装,这是一支什么队伍呢?不文不武的。我们登记水沟的平面位置、尺寸、分支、水流向。很多的暗沟,要一个个撬开井盖查看。别人躲之不及的污水处,我们一个都不能放过。很多井盖地表处流着污水,应是多少年没有打开过的,打开后一股污气混着飞虫冲天而起,拉井盖的人要像躲炸弹一样很快闪开,待污气散去,再探下头去量测井内的东西,并记录在底图和表格上。晚上,回到住处做室内工作,把这些画得歪歪扭扭的线条、文字说明和数据输到电脑上去,白天一整天的野外工作,量很大,很辛苦,所以没开始做就已经是精疲力竭,睡眼朦胧了,但还得坚持。
新业务就是能磨炼人。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做过,都没有经验和经历,这项目又必须做好。每天回来都要交流情况,总结经验,调整部署。谈起撬井盖,一个小伙子对如何想办法撬开那年久未动的井盖,谈到了机械力学和波动力学,也谈到了人员间的合作和坚韧精神。这些第一现场的认识可以写成技术论文,也可以写成报告文学,太生动了。这种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,只是看我们在遇问题时,有没有用上工程师的思想,想办法就会使体力活变得简单。
总体上说,虽然数据处理和需要想象力的东西不多,但人员多,都是新手,且常有人加入和退出,每个人体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。人员如何搭配,80多平方公里的地盘,先做哪后做哪,如可保证工期、质量,如何省钱,这一堆问题,在管理学上也是含金量极高的技术活了。
委托方要我计算这个项目的成本,这是一个难题。经济学上的成本,不仅是完成这个项目所消耗的人力、材料、机械等实物成本,也是为着做这一项目放弃做别的工作所受损失多少的机会成本。项目开销很大,特别是请了那么多工程师的人力成本。但就机会成本来看,我们因为这个项目放弃了什么呢?放弃在家休息的时间?这不叫放弃,人不能停止工作;不仅没有放弃,而且在工作中得到了不少。这项目下来,新手不再是新手了,见招拆招,积累了不少的招数,队伍素质提高了,现场人员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天天提高,下次遇这项目谈判和工作的底气可就充足多了。中医或物探,扬长避短,从整体出发,积累经验是取胜之道,而不是拘泥于细节和繁琐的逻辑演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