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管理
发布时间:2014-11-09 15:24:12 阅读量:1172 发布人: 拍照:
管理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,其次是要有相应的制度。确定目标和建立制度都是由人来实施,所以说到底管理的问题是人的问题。当制度粗放时,管理者意志能灵活体现,制度详尽时成员都要服从于条条框框。前者称人治,后者称法治。当一个组织处于环境急剧变化的时期,更适于人治,因为形势的变化等不及律令的制定,一个稳定的组织则需要详细法规。前者如作战时的指挥官,后者如街道办主任。一个成长的组织要快速走向成功,更依赖于管理者个人,而不是条条框框。
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算得上优秀,常说到的一个标准,就是所谓的德才兼备。什么是“德”?不偷不抢、不骗不哄是德,乐善好施,予人关怀是德,但这是表面上的德,是小德,如老子说的,“下德不失德,所以无德。”什么是大德呢?孔子谈到“士”时说得好,最好的士不是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这种过分在乎自我名声的人,而是能做到“出使四方,不辱使命。”克林顿有一句同样意思的话,“我总是努力让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,给更多人梦想成真的机会。”所以真正的德是团结力量,使团队走出困境,办成大事,让成员享受胜利的果实。至于才,大概是管理的方法或是技术层面的。知人善任,纵横捭阖,遇事想得出办法,而并非是指在专业上有一技之长,因为有一技之长者常囿于自已的专业而忽略了通盘考虑。当然,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借鉴专业的逻辑,又能走出专业知识的藩篱,那是最好不过的了。
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只要努力就有机会。一个管理者手中的行政资源很重要,这样可以集中团队内的零散力量办成大事,但是如果管理者动辄使用权力,滥用行政资源,甚至透支,那就起反作用了。阳奉阴违,做表面文章,甚至不敢言而敢怒的现象便大行其道,离完蛋也就不远了。最好的情形是,行政资源只是做一个气势而备用。如老子说,“太上,不知有之。”成员感觉不到领导的存在,认为事情的成功完全是凭自已的努力,与管理者无关,不用对领导感恩戴德。管理者能做到这一点,就太成功了。凭着德和能取得地位的,其管理中所用的手段自然是德和能,这是团队之福。相反,凭投机取得地位的,其在管理中所用的手段自然是投机取巧,团队会为之遭殃。
品德层面的要求,往往被人看成虚伪和没有标准,其实是有的。只要看看社会上,有的人深谋远虑而招来骂名,有的人竭泽而渔却能四面讨好。正因为真的品德不易被人看清,所以才显得可贵。
曾有一个人对曾国藩说,有三“不欺”。一种人“不敢欺”,有权势的人;一种人“不忍欺”,德高望重的老实人;还有一种人“不能欺”,精明会识破伎俩的人。说这话的人虽然到底还是欺骗了曾国藩,但他总结人的这种心理确实存在。一个团队能做到上下互不欺瞒,管理制度就能切中要点,管理的效率会大为提高。只是现实中,这样太难。以权势压人本身不是管理,把心思花在看管下属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对大局的把握。所以,成功的管理者很少是锱铢必较的“人精”,更多的是那些大智若愚的“傻子”。但是,凡事无论大小都用心去管理,谋求道德的力量,做到德高望重,而使其下属“不忍欺”之,这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,也是管理成本最低的方法。穷人家的父母、兄长不一定懂多少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,但他们用心操持一家,不遗余力,儿女弟妹对之不忍欺。他们不正是管理者极好的榜样吗?
有一种观点认为,只要有了项目,组织几个人去干就行了,不用考虑用心和制度。持这种思想的人,太功利,视人如不生锈的机器,就别谈管理了。
最能体现管理成效的,是在必须达到管理目标而又资源不足的时候。人员、设备、钱财不足时,如何通过调配使其发挥最 大值而使任务漂亮地完成。战时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。目前多少艰难创业的生产单位不正是需要这样的管理吗?